“乡”聚力量·“创”新未来丨生态留坝”的美学解码

秦岭连绵三千里,山脉伟岸,生灵繁多。南麓的小城留坝藏着怎样的生态美学密码?亮相在红外相机前的野生动物们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640-134
留坝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片诗意栖息地,“大熊猫树后蹭痒”“黑熊妈妈林间悠闲遛娃”“羚牛躲闪角斗”……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频频上演。

640-135
野生动物“出镜率”的不断提高,是留坝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力佐证,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参赛队伍前来观鸟。

长焦镜头对准林间,定格下栗头树莺憨态可掬的模样;树梢上,蓝额红尾鸲展翅掠过,留下一道灵动的剪影……2024年的鸟类观察邀请赛中,参赛队伍深入秦岭、驻足山间,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能,发现并记录下鸟类的美丽瞬间。同时,也能真切触摸到秦岭生态美学的脉搏。

640-137
“这次观鸟体验非常棒,服务保障到位,留坝森林覆盖率极高,气候凉爽,紫柏山景观独特。即使不为观鸟,来这里纯粹欣赏风景也极为适宜。”西安野鸟队的杜靖华赞叹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主任韦铭也对留坝的生态环境与鸟类多样性印象深刻:“紧张的48小时内,我们记录到158种鸟类,充分证明了留坝作为秦岭腹地所拥有的物种多样性和优良生态。”

640-136
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只是留坝县系统性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留坝县以“系统性调查”为核心,启动了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组建起由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构成的调查团队,制定详细的调查样线分布图,针对性地实施调查,形成完备、科学的调查流程。调查覆盖了鸟、兽、鱼、两栖、爬行、昆虫、植物、大型真菌等八个主要生物类群,已记录的物种超过3000种,其中留坝县首次记录的物种超过500种,完成了陕西省首次覆盖全县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640-138
外在的生态画卷动人,内里的微观世界同样充满惊喜。“秦岭秘境·爬虫科普展”揭开了留坝的另一面:幽灵竹节虫、斑股深山锹甲、留坝幕枯叶蛾等珍稀昆虫纷纷亮相,吸引了西安、汉中等地30余支研学团队前来探秘。这些昆虫不仅是自然演化的杰作,更为这片土地的生态再添亮眼注脚。

640-139
此外,留坝县积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陕西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持续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划定12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核心区,建立“县—镇—村”三级巡护网络;与科研机构合作建成秦岭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布设130台红外相机,实时捕捉珍稀动物踪迹;在2023年全国生态日,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提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能力,构建起全域监测与公众参与的保护网络。

640-53
从守护一鸟一虫到涵养整体生态,留坝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成果显著。无论是红外相机记录的兽类踪迹,还是观察记录的珍稀鸟类,或是科学准确的生物数据,每一项成果都为留坝生态保护提供精准依据,让秦岭的生态之美兼具“鲜活表象”与“科学内核”。

如今的留坝,正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诠释着秦岭生态美学的深层内涵,真正道出了属于秦岭的生态密钥。(记者:张怡超 刘慧)

640-52
来源:“留坝发布”微信公众号

为您推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