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青瓦白墙、文化浓郁的休闲广场、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一座座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美丽宜居村庄,在绿水青山间,展现着镇巴农村日新月异的蜕变。近年来,镇巴县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特色打造、城乡一体”工作思路,苦干实干创新干,在浓墨重彩持续妆点下,力求农村人居环境点上出彩、线上靓丽、面上清洁,激情澎湃的山乡因华丽转身而大美如画,因姹紫嫣红而分外妖娆。深秋时节,走进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内外“三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白墙青瓦红线条的陕南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薄雾晨曦中、夕阳西下时,茶苑广场、茶里水街、休闲步道、水榭廊亭边人群熙攘,或健身娱乐,或散步赏景,或下棋对弈,欢声笑语一片……美丽宜居乡村画面令人振奋。社区借助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建设契机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深入挖掘提炼“茶文化”元素,把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销茶等传统茶道流程通过雕塑、线刻、牌匾、实体茶庄等形式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着力提升茶文化意境,彰显“魅力茶乡”独特韵味。有效利用楮河大径流水体优势,修建拦水坝、仿古廊桥、水车、观光栈道、凉亭等设施,把山的清秀、水的灵动与茶的幽香巧妙融合,生动诠释了美丽宜居内涵。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镇巴县通过示范引领,着力特、优、精打造,力促点上出彩、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目前以水田坝、九阵坝、九家榜、鹿子坝、柳营、大市川、三湾、李塘、鲁家坝、朱家岭等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级示范村为引领、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的“美丽家园”建设如火如荼,一批干净、整齐、乡愁、特色、和美的宜居村庄正在华丽出彩。美丽是流动的因子。以绿水青山为基底,色彩斑斓的村庄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光,流淌成一幅幅动人的镇巴现代田园乡村、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画卷,人文与自然交融和谐,乡村的内外之美不断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加分。在该县,像水田坝社区一样,被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改变的村庄比比皆是。
镇巴县长岭镇九阵坝村,通过对旧民居外观整饰、铺设步道、户厕改造、篱笆围栏规范、乡村文化点缀、土特农产品开发等,在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院落改造、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和农家乐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出全县第一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精致样板,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卓有成效。
镇巴县青水镇朱家岭村,立足中国最北的苗民聚居地特色,充分挖掘苗歌、苗舞、苗绣、苗居文化元素,300余户独树一帜的“白墙黛瓦红线条,花窗红柱美人靠”苗族特色村寨建筑集群,让你领略极富魅力的苗乡风情。开发打造了“雷家寨”“神龙洞”、苗族文化陈列馆等苗族先民遗迹,培育了苗药、苗绣、苗食等特色产业,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苗汉和睦一家亲”大型篝火晚会持续举办,“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享誉省内外。
镇巴县黎坝镇春生社区,依托山水田园风貌,以农耕文化为底色,修建了农耕文化广场,通过雕塑、线刻等形式,展示了农业文明演绎进程;修建了观光步道、闻香亭、观凤亭和田园休闲草亭,120余户高规格移民安置一条街,将特色“五美小院”与田园景色相融合,生活起居与商贸流通相统筹,营造了祥和舒适的宜居宜业环境;成功打造了“三月花海看黎坝”、“九月金色稻香飘”生态观光旅游品牌。
镇巴县渔渡镇九家榜村,借助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秀镇”“示范村”创建契机,大力实施基础配套、产业培育及村庄美化工程,把环境“五化”作为重点,突出景点文化打造和民俗文化挖掘传承,以雕塑、碑刻、长廊绘画等形式,深刻阐义了世代沿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孝道、耕作、家教、礼仪、廉耻等优秀传统文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村庄整体文明程度极大提升。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李家坪村,着力全市美丽乡村旅游精品村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县城一日游”品牌塑造,与“苗族风情谷”景区一体规划建设,先后建起了枫谷桥、黑虎楼、苗姑广场、上山步道、蚩尤坛、观景台,精心设计打造的高规格、高品质绿色长廊绵延近10公里。沿蜿蜒崎岖的上山步道拾级而上,登黑虎梁景观台,极目远眺,县城景色尽收眼底。俯瞰由南向北穿城而过的泾洋河,由四道自控翻版闸筑起的近3公里人工水体,碧波翠绿,清澈见底,更有九桥连城的奇观,身临其境,休闲、赏景、怡情、抒怀的感受,犹如梦幻般的如诗如画,谁不说她美呢!镇巴县沿洋镇高速逆泾洋河一路向南,过桥穿洞入镇巴,满眼植被葱茂,河水清澈,群鸟翻飞,犹入梦幻仙境;沿210国道出红石梁隧道入镇巴,潺潺的清流、翠绿的山峦、精致的绿色长廊、妆扮如新的民居,在眼前疾驰而过,镶嵌其间的“三乡文化”“三国文化”展示不断给人惊喜,或历史印记深厚,或现代感十足,或充满田园气息,与自然景致浑然一体,宜居、养生的和美乡村示范带成效尽收眼底。穿行于镇巴的青山沟谷间,无不感受到她处处是景,唯美的画卷自然天成。
镇巴县借助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契机,全力推进境内国道、重要干线公路、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片连线。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建设要求,把“先洗脸、后化妆、再添景”的理念融入示范带建设的全过程。目前,210国道口泉河至镇巴县城段沿线已打造成为风景秀丽、干净整洁的靓丽“北大门”;泾洋河、楮河、徐家河等全县大小河流无乱挖乱采、无生活垃圾乱堆乱飘,两岸植被葱郁,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时有成群白鹭觅食嬉戏于河中,水体清澈无污染,出境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西片区“镇巴县民俗文化自然山水风景线”按照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民俗文化与自然山水高度融合的特色景观带打造,把传统宣纸制造工艺非物质遗产文化、农耕文化、苗族文化、红色文化与世界级“天坑群”地质文化打造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旅游风景线人文意境。镇巴县有序推进重要线路、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处处呈现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基本实现了“清洁、绿色、无污染”目标,打造出了一条条山清水秀的“景观大道”、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和经济发展的“惠民之路”。各镇(街道)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注重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按照“弘扬先进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要求,对农村危房进行统一外观设计,统一改造提升,本着乡土实用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原则,旧房改造与移民新建齐头并进,山乡大地特色民居如雨后春笋般映入人们眼帘,让人惊诧、更让你留恋。杨家河集镇那宛若一轮弯月的民居群,静谧舒适,雅居雅兴;泾洋鹿子坝社区以“神鹿苑”为logo的720户特色民居规模宏大,优雅别致,仿若进入了世外桃源;黎坝镇柳营村独创“院落式”移民安置新模式,农民记忆最深刻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留住了乡愁韵味;碾子老街古建筑群保护与修复,再现了近三百年的古镇古风古韵,省级乡村振兴重点镇建设独领风骚;赤南、平安、观音、巴庙、长岭、三元、简池、永乐等镇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特色移民安置社区鳞次栉比,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文明元素的有机结合,让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走遍镇巴农村的大小村庄、集中移民安置小区、民居院落,亦或是山川、河流、背街小巷,原本脏乱差的农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昔日陈旧破败、垃圾满天飞、污水到处流的村庄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洁家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道路和清洁田园行动,使古老的山乡重披新妆,焕发出勃勃生机。青年人记忆中的外婆家又回来了、更靓丽了,无处不在的和美乡村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镇巴大地上徐徐展开。
在推进宜居宜业和乡村建设过程中,镇巴县推进全域“清脏、治乱、减污、提质”专项行动,完善公共设施,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总体规划定目标、梯次推进全覆盖”思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聚焦“六清”(道路、河道、街巷、庭院、圈厕、水沟),推进“六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棚圈乱搭、车辆乱停、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实现“六美”(环境美、整齐美、布局美、和谐美、生活美、长效美),共建共享生态环保红利,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021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社区)178个,有效整治率100%。采取“财政补一点、项目带一点、镇村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投融资办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6.8亿元,新修村组水泥路153公里,入户道路274公里,建饮水设施157处,卫生室225间,农家书屋182间,便民服务室180间,公共厕所80间;旧房改造7850户,建休闲文化广场178处;新增绿化植树141.9万株,新建排污沟18公里,整治美化庭院19600户。制作文化牌2890面,文化墙303面,建文化大院45处,文化长廊10处,文化一条街6条。镇(街道)、村(社区)、组层层夯实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责任,健全督查考核机制,落实门前“三包”,开发公益性岗位近700人专职保洁,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净化村庄环境,提升宜居质量。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6%,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达100%。青瓦、白墙、亭台、楼阁、绿水、青山,无不述说着历史的过往,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展望未来,镇巴县将立足生态优势,锁定乡村振兴目标,按照打造生态秀美乡村,产业富裕乡村,特色魅力乡村,生活幸福乡村,文明活力乡村的思路,全面深入系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活力,努力推动“五个镇巴”建设实现新跨越。
迤逦迷人的镇巴,尽显山之神韵,水之灵动,她满身的翠绿,正迎着朝霞,舒展婀娜的身姿,茁壮成长。一路一景、一村一色、一镇一品,镇巴县的百姓正不断享受着家园焕然一新、生活舒适安逸的美丽。
来源:镇巴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