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期延长至2月28日

日前,陕西省医疗保障局、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三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十条优化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落实资金预付 单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预算

向二级及以上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资金,切实保障救治需求。落实好新冠肺炎医保综合保障政策,单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预算,不受总额预算指标限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执行和运营情况,可以按程序预付不超过3个月的预付金,支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定点医疗机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减轻参保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垫资压力。

 

临时扩大医保支付范围 将234种药物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将确诊和疑似患者使用《陕西省卫生健康委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预防方案(第三版)和治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陕卫中医发〔2022〕53号)中推荐的107种中成药及省药监局、省卫健委组织专家遴选的对新冠病情针对性强、治疗效果较明显的两类127种药物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支付至2023年6月30日,保障确诊和疑似患者用药。

 

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有力有序

扎实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协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资金支撑。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做到新冠病毒疫苗资金及时足额支付,结算工作精准高效,充分保障新冠病毒疫苗一线接种,助力加快推进老年人以及农村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有力有序。

 

畅通报销渠道 及时调整及使用临时编码

对于应用于新冠肺炎诊疗但无国家编码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及耗材,使用新冠肺炎诊疗医保信息业务临时编码。继续使用《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所赋予的九个临时编码,各市(区)在国家赋码后及时调整,严格使用国家编码。

 

发挥中药作用 将相关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发挥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支持中药抗疫防病。各市(区)可通过专家论证程序将各级医疗机构研发的新冠肺炎治疗相关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加快新冠肺炎治疗中药制剂研发,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储备。

 

对相关医药物资开通阳光挂网绿色采购通道,做到随报随挂

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医药采购绿色通道,对于国家、省级《诊疗方案》中新增的药品、检测试剂等疫情防控医药物资,开通阳光挂网绿色采购通道,做到随报随挂;对于《诊疗方案》中尚未取得国家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的医药物资,允许医疗机构进行线下采购,确保疫情防控临床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新冠肺炎相关药品价格应急监测工作,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

 

加强价格管理 联动全国核酸和抗原检测试剂挂网最低价

加强新冠病毒检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持续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检测工作。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及国家医保局相关规定,联动全国核酸和抗原检测试剂挂网最低价,适时调整我省相关检测价格,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保障购药需求 长期处方用药量最长放宽至3个月

明确执行“长处方”政策,保障门诊慢特病患者用药需求。出台门诊慢特病管理办法,扩大病种范围,提高支付限额,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病情治疗需要确定患者药物种类和用量,规范处方用药管理,长期处方用药量最长放宽至3个月,有效减少参保群众到院就诊配药次数和往返频次,切实满足老年人、门诊慢特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药需求。

 

针对老年人等特殊办事群体开辟医保服务“绿色通道”

对照国家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要求,优化经办环节和流程,持续推进医保经办事项“省市县镇村”五级同办。以“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结算等高频业务为突破口,深挖自身潜能,着力提升医保服务效能。以医保信息平台为有力支撑,实现更多经办业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电话办”,推广电子凭证就医购药,开通医保移动支付。针对老年人等特殊办事群体开辟医保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

 

延长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期,从2023年1月3日延长至2月28日

 

便捷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落实配套措施。延长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期,从2023年1月3日延长至2月28日,畅通各类参保缴费渠道,确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未能在集中缴费期内办理参保缴费业务的群众及时参保缴费。参保缴费完成时间起30天后享受医保待遇。

 

以下这些问题你可能也会关注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23种常用药品进行日常价格监测

 

问题一:请问医保部门在支持医疗机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田洪海表示,当前新冠阳性感染者数量激增,医疗机构面临资金压力,为了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更好的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一是要求各市(区)医保部门单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预算,不受总额预算指标限制;二是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执行和运营情况,可以按程序预付不超过3个月的预付金,支持定点收治医院正常运转;三是将定点医疗机构收治新型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减轻参保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同时也将加强与省卫生健康委沟通配合,积极解决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保障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二:请问医保部门在保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上做了哪些工作?

田洪海表示,一方面,指导各市(区)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上解专项资金,做到新冠病毒疫苗和接种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另一方面,助力加快推进老年人以及农村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协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资金支撑,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高效推进。

 

问题三: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医保部门在抓好药品供应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田洪海表示,当前全力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防止出现看不上病、拿不到药的问题。同时通过临时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医疗机构加强药品研发储备确保参保患者用的上药、用药能报销。一是将确诊和疑似患者使用《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预防方案(第三版)和治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陕卫中医发〔2022〕 53 号)中推荐的107种中成药,以及省药监局、省卫健委组织专家遴选的对新冠病情针对性强、治疗效果较明显的两类127种药物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支付至2023年6月30日,保障确诊和疑似患者用药。二是大力支持中药抗疫防病。各市(区)可通过专家论证程序将定点医疗机构研发的新冠肺炎治疗相关的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加快新冠肺炎治疗制剂研发,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储备。

 

问题四:当前,有的地方出现部分治疗新冠病毒的药品涨价现象,请问医保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来保障老百姓身体健康和购药权益的?

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方园表示,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能够购买到价位合理的相关药品,尽快恢复健康,省医保局一方面在疫情发生初期,密切关注全国疫情防控药械研制与使用最新动态,按照“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的工作原则,对凡申请在我省挂网销售疫情防控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企业,开通阳光挂网绿色通道,做到即时申请、即时审核、及时挂网,畅通治疗新冠病毒的相关药品和医用耗材第一时间进陕挂网销售渠道;允许医疗机构线下采购中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涉及的,但尚未取得国家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的相关医药物资,切实满足医疗机构临床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在院有药可用。另一方面,按照近期我省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要求,自12月8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价格应急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确定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23种常用药品进行日常价格监测。

目前,全省12个市(区)医保部门均已在城区内确定了3家经营规范、有代表性的药品零售药店作为监测点,对相关药品销售价格进行监测,对显失合理的,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线索,积极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助力人民群众用上价格合理的药品,维护人民群众生命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问题五:赋予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及耗材临时编码有什么意义?

省医疗保险基金中心主任刘伟表示,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全国要实现医保编码标准化。在全国统一的医保系统建成以后,医保支付要求在报销结算时必须使用国家标准编码。有些药品、耗材刚上市,还没有来得及申请国家标准编码,考虑当前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需求,对于应用于新冠肺炎诊疗且无国家编码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及耗材,我省赋予了临时编码,以确保群众及时得到救治。

 

问题六: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期延长后,缴费标准有无变化?待遇享受方面是否有什么不同?

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余岚表示,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延长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期,从2023年1月3日延长至2月28日,畅通各类参保缴费渠道,确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未能在集中缴费期内办理参保缴费业务的群众及时参保缴费,个人缴费标准仍为每人每年350元,金额没有变化。在延长期内进行参保缴费的,待遇享受设置30天等待期,即就是待遇享受时间从参保缴费完成日30天后开始至2023年12月31日。如2023年1月15日参保缴费,参保人应于2月14日之后方可享受医保待遇。

 

问题七:疫情期间如何满足参保群众长期用药需求?

省医疗保险经办中心主任张晓茹表示,支持定点医药机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有效减少群众多次往返医药机构的频次。对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单次处方量最长可放宽至3个月药量,有效满足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需求。

 

问题八:如何保障疫情期间异地就医人员门诊慢特病结算?

张晓茹表示,11月15日,我省实现了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统筹区全覆盖,开通定点医药机构158家。截至11月30日,省内异地就医结算人次5835707人次,费用总额91.7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总额61.77亿元。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283人次,总费用19.96万元,基金支付17.38万元。跨省异地就医人员门诊慢特病结算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有效保障。

 

华商报记者 肖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为您推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