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身边的同事亲友一个个感染新冠或出现症状,当正在经历新冠感染带来的各种痛苦症状,当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却突然发现有了些许症状,你是否会有以下感受?有时候感觉好像有些症状,但又好像不是,因而很焦虑;身边很多同事感染,工作压力一下子变大了,遇到麻烦和困难时变得容易愤怒或疲惫;阳了之后,担心发展成重症,每天看到关于新冠后遗症和重症的消息,总感觉那些严重情况自己都有;感染后体力不支,工作和生活陷入停滞,生活变成一团乱麻,愈加烦躁……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也许你需要一些特别的“自我照顾”进行适度干预。
“科学面对新冠病毒,药物不是唯一,学会正确地喝水、饮食、休息、放松,会让我们更快疗愈。”西安市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张一村表示,有效地自我照顾,可以参考以下小tips:
学会好好吃和放心睡
关于对“阳”的焦虑,其实是对未知或者不可控情况的焦虑,有时甚至希望赶紧阳了,就可以安心治疗了。当这种焦虑比较明显时,可能会出现身体上的不舒适,如心慌、失眠等。这个时候首先尽量把自己照顾好,保证睡眠和营养,尽可能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段时间可以吃吃喜欢的食物,休息时尽量把环境搞舒服一些,最好不要有“凑合一口,凑合一觉”的想法和行为,一定要善待自己。
感染新冠病毒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眠浅、多梦等症状。有失眠问题的建议有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确保所处的环境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物,如过强的光线或噪声;尝试在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尽可能减少尼古丁(例如吸烟)、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尝试帮助入睡的放松技巧,例如冥想、正念减压疗法、意念或沐浴、芳香疗法、太极、瑜伽和音乐等。也可用中药泡洗等方法。
学会该幽默时就幽默
最近大家会看到网络上、朋友圈、亲友们带来的各种有关新冠感染的信息。如果觉得部分信息对于你来说是有负面影响、会增加焦虑,可以选择屏蔽,意识到“我没义务或者必要一定接收这些”。
感染后看到一些关于严重病例的报道时,往往容易联系到自己身上、“对号入座”。互联网大数据总是在猜我们的阅读喜好,当阅读一两次这样的新闻时,接下来可能会刷到更多类似的内容,无疑会增加心理负担。这时候更需要的其实是根据自己的症状去就医,以科学诊断为准。
同时选择性地看一些放松身心的信息。有的网友幽默地将各种症状称为感染了“放屁株”“干饭株”“眩晕株”“学习株”;有的把变哑的声音称为“宝娟嗓”;还有很多网友开始分享无法洗头造成的各种特殊发型;还有分享家里的宠物和小朋友在大人病倒后的各种搞笑反应……也许疾病带来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对待疾病的态度可能会减轻这些不舒服的感受,幽默就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
保持自己的节奏
如果你很幸运没有被感染,建议每天最好能抽出1个小时给自己,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散步、阅读,甚至放空、晒太阳;也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正念或者冥想来帮助自己放松。如果你已经“中招”,症状来临时休息和治疗,症状缓解进入康复期后,可以适当酌情恢复日常生活节奏和作息,可以让你有一些生活逐步正常化的感觉。
我们要承认有些事情一个人有时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自己已经患病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该求助时可以和信任的同事说说自己的担忧和需求,有必要时求助上级,帮助解决自己的困境。要避免只抱怨不说问题,提出问题和需求后,大家会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因此,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群体里建一个群,每天打卡式地报个平安或者问问状况,互相关心、请求帮忙,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现实问题要现实解决,可以求助就近的亲友、邻居、街道、同事和上级。大家在这时期也要多关心周围的同事朋友,尤其是家中需要支持、离家较远独居、进入岗位不久、身体抱恙的伙伴们。
是痛苦也是成长
生病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次不愉悦的经历,但是生病也给了心灵成长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对生活进行重新思考:有的人会发现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有的人会觉得在外拼搏不如及时回家和家人相伴,有的人在患难中获得了期盼已久的真情真意,还有的人知道了活在当下,不再将就的意义。所以,生病带来的并不总是苦难,我们也能从中收获一些心灵成长的养分。
同时,自信是对抗焦虑情绪的前提与基础,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给自己和家人鼓励,积极暗示,不做过多消极的幻想。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练习冥想等让自己沉静、放松下来,平和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也有助于新冠患者从感染中快速康复。
来源:西安晚报